親子教育: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時你的角色是什么?
當孩子對父母表示出種種負面情緒時,父母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于是在困惑中,父母們就憑直覺、憑經(jīng)驗扮演了一些自己都尚不清楚的角色,如指揮者、說教者等等。你呢?最容易成為“誰”?
傳統(tǒng)中對負面情緒的處理往往有兩個方法:一是壓抑,二是發(fā)泄。壓抑所產(chǎn)生的自己傷害自己的現(xiàn)象時常可見,發(fā)泄則是將“點”的戰(zhàn)爭擴展到“面”的戰(zhàn)爭,甚至對別人產(chǎn)生情緒性的攻擊傷害,兩種方法都不太恰當。當孩子對父母表示出這種負面情緒時,父母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于是在困惑中,父母們就憑直覺、憑經(jīng)驗扮演了一些自己都尚不清楚的角色,如指揮者、說教者……下面請大家看看自己最容易成為“誰”。
指揮者
扮演指揮者角色的父母喜歡完全控制所有的事情,并且企圖去扭轉(zhuǎn)一切負面情緒。面對哭泣的孩子,會自然地警告他們:“不準哭,不準再哭了!再哭就……”
面對挫折、悲傷的孩子,這類型的父母常使用命令、指揮和威脅等方法,以保持其優(yōu)勢地位。父母們最常說的話是:
“我警告過你很多次了,不準再玩游戲!”
“如果你再被老師批評,我就把你趕出去!”
“不許玩水了,不然我把水閘關掉!”
說教者
說教者是一個“應該主義者”,時常在與孩子的交談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你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的意思。最常見的話語有:
“你是大哥,不應該為了一點小事和弟弟爭得面紅耳赤?!?/p>
“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妹妹?!?/p>
“你不應該這樣,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萬能者
這種父母會表現(xiàn)出一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態(tài)度,很喜歡替別人解決問題。喜歡向孩子炫耀他們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而采取的溝通方式通常是說教、忠告、教訓。他們的目的是要子女認為他們是很優(yōu)秀的。例如:
“看嘛!我說得沒錯吧!”
“用用你的大腦,好好地想一想吧!”
“想當年,我在你這個年紀時就……”
審判者
這些父母常常不經(jīng)審判就宣告孩子有罪,其目的是想證明自己永遠是對的,而錯的永遠是孩子。最常聽到的話是:
“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一定是你不努力?!?/p>
“不要再說了,照我說的去做就不會錯?!?/p>
“一定是你先動手打人的?!?/p>
批評者
就像審判者、說教者、萬能者一樣,扮演這種角色的父母最喜歡以苛刻的標準來挑剔子女的行為,并且用嘲笑、諷刺、誹謗或開玩笑的方式來壓抑孩子的欲望。例如:
“你以為你長大了嗎?翅膀硬了,想飛啊!”
“你以為你是誰啊?麥克杰克遜?”
心理分析者
如同一位心理學家般地發(fā)覺、分析、診斷孩子的種種問題,然后將問題的原因推在孩子身上。例如:
“問題在于你對自己缺乏信心……”
“我想你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p>
“我覺得你又在胡思亂想了?!?/p>
安慰者
這類型的父母會以輕松的方式處理孩子的情緒,以避免自己卷入其中,如輕拍孩子的背、草率地安撫等;而在困難重重時,卻偽裝成一切都沒有問題,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憂慮、焦急情緒的回應。例如:
“放心啦!不會有事的?!?/p>
“這算什么事啊,看你難過的!”
“這是上天給你的考驗,加油吧!”
以上7種傳統(tǒng)的父母角色,會在親子互動中,反復地指出問題的來源都是孩子造成的,因此不但無法疏解孩子的負面情緒,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這樣的方式非但不能在父母與孩子間建立起開放式、鼓勵性及建設性的正向溝通,反而會扼殺孩子表達的勇氣,更重要的是這種錯誤的溝通模式,嚴重地剝奪了孩子學習做決定、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機會。
那么親子間良好的溝通方式是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傾聽”。父母要在對孩子發(fā)表意見和看法之前,先聽明白孩子話里的意思。然后才可能采取措施幫助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解脫出來。
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成績查詢專題 網(wǎng)校代報名服務!心理咨詢師各級別歷年真題大匯總在線???/span>
最新資訊
- 心理咨詢師工作前需要了解的咨詢常識2024-10-23
- 心理咨詢師應該為來訪者提供全新的人生經(jīng)驗和體驗2024-10-22
- 心理咨詢師分享:什么才是真正的抑郁癥?2024-10-22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助人周期2024-10-21
- 心理咨詢師分享:焦慮癥的幾種表現(xiàn),別等到晚期才發(fā)現(xiàn)!2024-10-21
- 這9個想法,可能讓人們拒絕心理咨詢師2024-10-18
- 心理咨詢師分享:討好型人格的五大特征,怎么改變?2024-10-18
- 心理咨詢師分享:教你減少內(nèi)耗的幾種方法2024-10-17
- 提升自我效能感,心理咨詢師建議您試試這8種方法2024-10-17
- 心理咨詢師備考知識點分享:心理常識(九)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