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級心理咨詢師筆記詳解: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
簡述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流派
(1)社會學習論
試圖通過學習機制來解釋人們社會行為的形成和變化。吸收了行為主義的主要理論假設,認為先前的學習對現(xiàn)在的行為有決定作用。起源于行為主義。1963年班杜拉和沃爾斯特提出了社會學習論。
社會學習論認為,學習過程大致有三種機制:聯(lián)想、強化與模仿。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是社會學習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觀察學習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動作再現(xiàn)過程和動機過程。
社會學習論的不足:認為行為決定于過去的學習經(jīng)驗,比較忽視當時的情境等細節(jié)。社會學習論傾向于將行為歸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視個體對當時情境的情緒狀態(tài)和主觀感受對行為的影響。社會學習論主要關注外在行為的解釋,而忽視內(nèi)在的心理過程的分析。
(2)社會交換論
是主張從經(jīng)濟學的投入與產(chǎn)出關系的視角研究社會行為的理論。重點強調(diào),“人們之間的互動是物質(zhì)與非物質(zhì)的一種交換。”社會交換論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社會學家霍曼斯。
其基本觀點體現(xiàn)在霍曼斯1961年提出的五個相互聯(lián)系的普遍性命題(成功命題、刺激命題、價值命題、剝奪-滿足命題、侵犯-贊同命題)上?;袈拐J為,從這些命題出發(fā),可以解釋作為交換過程的人類全部的社會行為。社會交換論認為,趨利避害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原則,由于每個人都企圖在交換中獲取最大收益、減少代價,使交換行為本身變成得與失的權衡?;又惺找媾c代價平衡時,互動就可以維持。
布勞發(fā)展了社會交換論,認為社會交換關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礎上的人們自愿的活動;它不僅存在于個體之間,而且存在于群體和社區(qū)之間。他還引入權力、規(guī)范、不平等的概念,使社會交換論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解釋社會現(xiàn)象。
(3)符號互動論
源于美國學者詹姆斯和米德,始于20世紀30年代。符號互動論主張在與他人處于互動關系的個體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類群體生活。
基本假設:個體對事物采取的行動是以該事物對他的意義為基礎的;事物的意義源于個體與他人的互動,而不是存在于事物自身中;個體在應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時,往往通過自己的解釋去運用和修改事物對他的意義。
主要觀點:心智、自我和社會不是分離的結(jié)構,而是人際符號互動的過程,三者的形成與發(fā)展都以使用符號為前提;語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機制; 心智是社會過程的內(nèi)化,內(nèi)化的過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動”過程,個體通過人際互動學到了有意義的符號,然后用這種符號來進行內(nèi)向互動并發(fā)展自我;行為并不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機械反應,而是在行動的過程中自己“設計”的;個體行為受其自身對情境的定義的影響和制約;在個體與他人面對面的互動中,協(xié)商的中心問題是雙方的身份和身份的意義;自我是社會的產(chǎn)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動的結(jié)果。
(4)精神分析論
始于19世紀末,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論的主要概念有:意識與潛意識,“力比多”,快樂原則與現(xiàn)實原則,生本能與死本能,人格結(jié)構。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強調(diào)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負,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傾向。榮格認為心理治療的目的應該是發(fā)展病人的創(chuàng)造性潛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療癥狀。
20世紀30年代,一些精神病老師在精神病成因的解釋中,強調(diào)社會因素、文化因素對人格的影響,盡管他們的理論側(cè)重點各不相同,但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均既有繼承,又有修正和發(fā)展,故被稱為新精神分析論,主要有霍妮的“文化因素論”,沙利文的人際關系學說。
最新資訊
- 心理咨詢師工作前需要了解的咨詢常識2024-10-23
- 心理咨詢師應該為來訪者提供全新的人生經(jīng)驗和體驗2024-10-22
- 心理咨詢師分享:什么才是真正的抑郁癥?2024-10-22
- 資深心理咨詢師分享:助人周期2024-10-21
- 心理咨詢師分享:焦慮癥的幾種表現(xiàn),別等到晚期才發(fā)現(xiàn)!2024-10-21
- 這9個想法,可能讓人們拒絕心理咨詢師2024-10-18
- 心理咨詢師分享:討好型人格的五大特征,怎么改變?2024-10-18
- 心理咨詢師分享:教你減少內(nèi)耗的幾種方法2024-10-17
- 提升自我效能感,心理咨詢師建議您試試這8種方法2024-10-17
- 心理咨詢師備考知識點分享:心理常識(九)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