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執(zhí)業(yè)藥師 > 執(zhí)業(yè)藥師備考資料 > 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藥劑學(四)

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考點匯總與解析:中藥藥劑學(四)

更新時間:2013-02-05 08:59:37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執(zhí)業(yè)藥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中藥藥劑學

  ☆ ☆☆考點31:乳劑的穩(wěn)定性

  1.影響乳劑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①乳化劑的性質;②乳化劑的用量,一般應控制在0.5%~10%;③分散相的濃度,一般宜在50%左右;④分散介質的黏度;⑤乳化及貯藏時的溫度,一般認為適宜的乳化溫度為50~70℃;⑥制備方法及乳化器械;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2.乳劑的不穩(wěn)定現象

  (1)分層:指乳劑在放置過程中,乳滴逐漸聚集在上層或下層的現象。

  (2)絮凝:指乳滴聚集成團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散體而不呈現合并現象。

  (3)轉相:系指O/W型乳劑轉成W/0型乳劑或出現相反的變化稱為轉相(又稱轉型)。

  (4)破裂:指分散相乳滴合并且與連續(xù)相分離成不相混溶的兩層液體的現象。

  (5)酸敗:指乳劑受外界因素(光、熱、空氣等)及微生物作用,使體系中油或乳化劑發(fā)生變質的現象。

  ☆☆考點32:浸出制劑的含義、特點及分類

  1.含義:指用適當的溶劑和方法,提取藥材中有效部位而制成的供內服或外用的一類制劑。

  2.特點:①復合組分的綜合療效適應了中醫(yī)辨證施治的需要;②藥效緩和、持久、副作用小;③服用劑量較小,使用方便;④某些浸出制劑穩(wěn)定性較差。

  3.分類:①以水為溶劑的浸出制劑,如湯劑、合劑、糖漿劑、煎膏劑等;②以不同濃度的乙醇或酒為溶劑的浸出制劑,如酒劑、酊劑、大部分流浸膏劑和浸膏劑。

  ☆ 考點33:糖漿劑的分類及制備方法

  1.糖漿劑的分類

  (1)矯味糖漿:①單糖漿,系蔗糖的飽和水溶液,濃度為85%(g/m1)或64.74%(g/g)。②芳香糖漿,如橙皮糖漿、姜糖漿等,常用于矯味。

  (2)藥用糖漿:指含藥物、藥材提取物的濃蔗糖水溶液,能發(fā)揮相應的治療作用,如川貝枇杷糖漿、養(yǎng)陰清肺糖漿等。

  2.糖漿劑的制備方法:一般可分為熱溶法、冷溶法、混合法3種。

  ☆ ☆☆考點34:煎膏劑含義、特點、制備方法

  1.含義:指藥材用水煎煮,去渣濃縮后,加煉蜜或煉糖制成的半流體制劑,俗稱膏滋。

  2.特點:多以滋補作用為主,同時兼有緩和的治療作用,具有體積小、易保存、服用方便等優(yōu)點。但受熱易變質以及主要活性成分為揮發(fā)性的藥材不宜制成煎膏劑。

  3.制備方法

  (1)煎煮。

  (2)濃縮。

  (3)煉糖(煉蜜):目的在于去除雜質,殺滅微生物,減少水分,防止“返砂”(煎膏劑貯藏一定時間后析出糖的結晶的現象)。

  (4)收膏:除另有規(guī)定外,糖和蜜的用量一般為清膏量的1~3倍,其相對密度一般控制在1.40左右。

  (5)分裝與貯藏:應貯藏于陰涼干燥處。

  ☆ ☆考點35:流浸膏劑與浸膏劑的含義與特點

  流浸膏劑系指藥材用適宜的溶劑提取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劑,調整濃度至每1ml相當于原藥材1g的制劑。浸膏劑系指藥材用適宜的溶劑提取有效成分,濃縮調整濃度至每1g相當于原藥材2~5g的制劑。

  根據干燥程度的不同,浸膏劑分為稠浸膏與干浸膏。稠浸膏為半固體狀,含水量為15%~20%.干浸膏為粉末狀,含水量約為5%.浸膏劑一般多作為制備顆粒劑、片劑、膠囊劑、丸劑、軟膏劑、栓劑等的中間體,僅顛茄浸膏、大黃浸膏等少數品種直接用于臨床。

  ☆ ☆考點36:膠劑的含義、特點及分類

  1.含義:膠劑系指用動物的皮、骨、甲、角等為原料,以水煎取膠質,濃縮成稠膏狀,干燥制成的固體塊狀內服制劑。

  2.特點:膠劑多供內服,主要功效有,皮膠類補血,角膠類溫陽,甲膠類側重滋陰,還有活血祛風等作用。因原料來源及制備工藝等原因,目前僅有少數廠家生產膠劑。

  3.分類(按原料來源)

  (1)皮膠類:以動物皮為原料,如以驢皮、豬皮為原料制成的阿膠與新阿膠,以牛皮為原料制備的黃明膠。

  (2)骨膠類:以動物骨骼等為原料,如狗骨膠、鹿骨膠等。

  (3)甲膠類:以動物甲殼等為原料,如龜甲膠、鱉甲膠。

  (4)角膠類:以動物骨化的角為原料,如鹿角膠。

  ☆ ☆☆☆考點37:原料的選擇與處理

  1.原料的選擇:驢皮是熬制阿膠的原料,以張大毛黑、質地肥厚、無病害者為優(yōu)。骨類則以骨骼粗壯、質地堅實、質潤色黃之新品為佳。甲類以板大質厚、顏色鮮明、未經水煮者為佳。角類以質重、堅硬、有光澤、角尖對光照呈粉紅色的砍角為佳。

  2.原料的處理

  (1)皮類:將皮切成20cm2左右的小方塊,置滾筒式洗皮機中,加水旋轉洗滌,用清水沖洗去泥沙。再置蒸球罐中,加入投料量約2%的碳酸鈉并加約3倍量的水,加熱至皮皺縮卷起,用水沖洗至中性,以除去脂肪等雜質,并降低揮發(fā)性堿性物質的含量,消除腥臭氣味。

  (2)骨角類:加清水浸泡,每天換水,除去腐肉筋膜,用堿水洗除油脂,再以水反復沖洗凈。

  ☆ ☆☆☆☆考點38:散劑的含義、特點及分類

  1.含義:散劑系指一種或數種藥物經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狀劑型。

  2.特點:散劑表面積較大,因而易分散、奏效較快;制備簡單,適于醫(yī)院制劑;對瘡面有一定的機械性保護作用;口腔科、耳鼻喉科、傷科和外科多應 用,也適于小兒給藥。但因其表面積較大,散劑易吸潮變質且刺激性也相應增加。所以劑量大,易吸潮,刺激性、腐蝕性強,含揮發(fā)性成分較多的處方不宜制成散 劑。

  3.分類

  (1)按醫(yī)療用途和給藥途徑分:內服散劑與外用散劑兩大類。外用散劑又可分為:撒布于皮膚和黏膜創(chuàng)傷表面的撒布散;使用時以酒或醋調成稠糊敷于患 處或敷于腳心等穴位的調敷散;直接用于眼部的眼用散;吹入鼻喉等腔道的吹入散。此外,還有包封于布袋中的袋裝散,如掛于胸前的小兒香囊,綁敷于肚臍表面的 元氣袋。

  (2)按藥物組成分:由單味藥制得的單方散劑,俗稱“粉”,如川貝粉;由兩種以上藥物制得的復方散劑。按藥物性質可分為:含毒性藥散劑,含液體成 分散劑,含低共熔組分散劑。按劑量可分為:單劑量由患者按包服用的分劑量散劑,由患者按醫(yī)囑自己分取劑量應用的非分劑量散劑。

  ☆ ☆考點39:一般散劑的制備

  1.粉碎與過篩:按藥物本身特性及臨床用藥的要求,采用適宜的方法,粉碎并過篩得細粉備用。

  2.混合:方法有研磨、攪拌和過篩混合法。兩種物理狀態(tài)和粉末粗細相似且數量相當的藥物容易混勻。但當藥物比例相差懸殊時就應采用等量遞增法,習 稱配研法。即先將量小的組分與等體積量大的組分混勻,再加入與混合物等體積量大的組分再混勻,如此倍量增加直至量大的組分加完并混合均勻。

  3.分劑量:系指將混合均勻的散劑按所需劑量分成相等重量份數的操作。

  4.包裝:常用的包裝材料有光紙、玻璃紙、蠟紙、玻璃瓶、塑料瓶、鋁塑袋及聚乙烯塑料薄膜袋等。貯藏于陰涼干燥處并分類保管,定期檢查。

  ☆ ☆☆考點40:特殊散劑的制備

  1.含毒性藥物的散劑:毒性藥物的應用劑量小,稱量不準,易致中毒。為保證復方散劑中毒性藥物的含量準確,多采用單獨粉碎再以配研法與其他藥粉混 勻,如九分散中馬錢子粉與麻黃等,其余藥粉以等量遞增法混勻。化學毒劇藥則要添加一定比例量的稀釋劑制成稀釋散(倍散)。劑量在0.O1g~0.1g者, 可配制1:10倍散(取藥物1份加入稀釋劑9份);劑量在0.01g以下,則配成1:100或l:1000倍散。倍散配制時采用等量遞增法稀釋混合。稀釋 劑常用的有乳糖、淀粉、糊精、蔗糖、葡萄糖、硫酸鈣等。為了保證散劑的均勻性及易于區(qū)別,一般以胭脂紅、靛藍等食用色素著色,隨著稀釋倍數增大,顏色逐漸 變淺。如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備:先用乳糖飽和研缽表面能,再加入硫酸阿托品1.0g與胭脂紅乳糖1.0g研勻,按等體積遞增法逐漸加入98g乳糖混勻并過 篩,即制得100倍散。

  2.含可形成低共熔物的散劑:當兩種或更多種藥物混合后,有時出現潤濕或液化現象,這種現象稱為低共熔。共熔現象的發(fā)生與藥物品種及所用比例量有關。

  3.含液體藥物的散劑:在復方散劑中有時含有揮發(fā)油、酊劑、流浸膏、藥物煎汁等液體組分,應根據液體藥物性質、劑量及方中其他固體粉末的多少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執(zhí)業(yè)藥師資格查詢

執(zhí)業(yè)藥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執(zhí)業(yè)藥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執(zhí)業(yè)藥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